球盟會建筑可閱讀|從“綠瓦”走出不忘“體育之魂”創建于1952年的上海體育學院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體育高等學府,走進校園內,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筑映入眼簾。屋頂覆蓋著墨綠色的琉璃瓦頂,飛檐斗拱,雕梁彩繪,軒欄隔窗,“綠瓦大樓”見證著曾經的歷史變遷,也見證著如今體育強國中國夢的夢想征程。
從楊浦區長海路399號的上海體育學院正門進入,穿過一條筆直的林蔭小道,一座大氣、質樸、穩重的新古典主義建筑便顯現在眼前。它的前身是鼎鼎有名的舊上海市政府大樓,現已成為上海體育學院的辦公大樓。人們都習慣地稱呼它的昵稱:綠瓦大樓。
大樓由著名設計師董大酉主持設計,作為“大上海計劃”中最先落成的這棟涂彩飛檐梁柱式建筑,其外觀以中國清代建筑為藍本,采用了端莊內斂的墨綠色,僅在屋檐的邊緣繡上一條明的彩帶,這樣的配色更加適合溫和精致的南方,綠瓦大樓的名號也由此得來。
1932年1月中旬,就在工程即將竣工之時,停工。該工程在同年7月重新開工,終于在1933年10月10日正式落成。
滄桑巨變,紅日新生。1956年7月,清源環路650號被選定為上海體育學院新校址。由此,綠瓦大樓深刻于上海體育的歷史發展軌跡之中,開始了它新的歷史使命。在學院首任校長吳蘊瑞教授的帶領下,老師學生們紛紛拿起鏟子,開荒拓土,平整操場,在綠瓦大樓四周種下一排排松柏。
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球盟會,一大批優秀的運動員和教練員,都進出在這棟宮殿樣式的大樓里。建校70周年來,上海體院所培養出的一代代人才,為中國體育這個偉岸塔身的毅然矗立貢獻了源源不斷的基石。
1989年,上海市人民政府把綠瓦大樓登記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,同時入選上海市首批優秀歷史建筑。迄今為止,大樓已經過了8次修繕,2016年開始的整修歷時最長也最為徹底。
如今,在上海體育學院校園內徜徉,綠瓦大樓已愈加風采卓然。它是上體發展的孕育者,在這里培育出新中國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體育人才和專家隊伍,在這里孕育出“身心一統,兼蓄競攀”的上體精神;它也是上體歷史的守望者,它見證了學校從初創、發展到不斷繁榮,見證了上體人的初心與使命、光榮與夢想!綠瓦大樓已然化為了上體的標志,成為了上體人的精神家園!
作為體育類高校,市運會(高校組)的賽場上自然少不了上海體育學院學生們的身影。在歷屆市運會中,上海體育學院取得了眾多輝煌戰績,多次獲得高校組獎牌總數、金牌總數、團體總分“三冠”,并榮獲 “體育道德風尚獎”等榮譽稱號。
在2010年上海市第十四屆運動會開幕式表演中,由上海體育學院體育休閑系、體育教育訓練學院、武術學院等多個學院學生組成的表演團隊帶來了新穎獨特的《繩彩飛揚》、技藝精湛的武術氣功等精彩表演,給觀眾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,也充分展現了大學生的、活力和創意。
身為“綠瓦人”,上海體育學院學子們牢記著綠瓦大樓這棟建筑所經歷的風雨歷程,在市運會的賽場上時刻不忘體育精神的激勵和鼓舞,一代代上海體育人誓要不斷拼搏奮進,為祖國爭光、為上海添彩。
江灣體育中心,原名上海市運動場或江灣體育場。由中國著名建筑師董大酋設計,始建于1934年8月,1935年10月建成后投入使用,占地面積360畝。江灣體育中心包括可容納42000名觀眾的體育場,可容納3500名觀眾的體育館和可容納2500名觀眾的游泳館。
楊浦區圖書館始建于1956年,為國家一級圖書館。以“一總兩分”模式,設有總館、平涼分館和少兒分館,三館總建筑面積19830平方米,累計紙質文獻、試聽文獻、地方文獻132萬冊(件),閱覽席位1259個。
綠瓦體育書店是上海市首家以體育為主題的特色書店,集圖書、咖啡、文創、體育于一體。書店內包含上體元素的文創產品、具有體育特色的經典書籍等,吸引了眾多“綠瓦人”前去打卡,是SUSer眼里的“網紅”書店。
上海共青國家森林公園是以森林為主要景觀的特色公園,共種植200余種樹木,總數達30多萬株。公園分為南北兩園,北園占地1631畝稱為共青森林公園,南園占地239.6畝稱為萬竹園。南北園風格各異,北園著重森林景色,有丘陵湖泊草地,南園則小橋流水一派南國風光。除觀景之外,游客也可在園內騎馬、燒烤和垂釣。
江灣體育場→楊浦區圖書館→綠瓦大樓(上海體育學院)→綠瓦體育書店→上海共青森林公園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